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大米中看不到沙粒等異物了,甚至米粒的大小顏色都十分接近。是什么樣的火眼金睛將其中雜物悉數剔出?原來有一種機器叫色選機,其敏銳的“眼睛”可以迅速高效地將谷物“異類”分離。
大米的篩選不同于其它糧食原料的篩選,經過了長期的研究分析,人們發現顏色的不同、反光率的差異是正常米和異色米之間的分界點,可用光電比色的方法和設備將壞米剔除。該技術轉化為產品(大米色選機)后,廣泛應用于農業、食品業、工業、礦業等,提高物料的品質,增加附加值,保障食用、使用時的安全性。
大米色選機是合肥特色產品之一,在全國占有絕大部分市場,具有全國影響力,但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 1396-2011中規定的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時間和有效度項目存在一定的試驗難度,由于試驗時間長,試驗人員無法在現場證實試驗結果,因此,采用的是數據統計方法,所取得的結果存在可靠性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研制大米色選機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時間試驗監控裝置,把檢測技術與網絡通信結合起來,并通過遠程監測診斷,具有現實意義,本項研究也會為其他設備的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時間試驗方式,提供有益的參考。
韓國大米色選機進行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時間試驗監控的裝置。系統主要組成包括:INTER網絡通信、監控色選機、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氣源壓力傳感器、噪聲傳感器、振動傳感器、下位控制計算機、上位控制計算機等組成。通過長時間的監控獲取大米色選機工作特征參數,完成對大米色選機的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時間檢測。